我公司主要业务:菊花种苗、盆栽菊花、菊花造型、五色草造型、菊花茶,并承接全国各地菊花布展设计,咨询热线:185-6703-7800
菊花种苗_菊花造型_菊花栽培技术_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全国客服热线
185-6703-7800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webmaster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4-04-08 12:15 浏览量: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它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已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华儿女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君子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了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享有“花中隐士”的美誉。然而北魏《齐民要术》序言中称:“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这是花卉栽培长时期不被列入农书记述范围的重要原因。为此,本论文总结概述了菊花栽培历史,又叙述了菊花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以及菊花观赏、药用、食用价值。
 
菊花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菊花还有黄花、节花、日精、鞠、寿客、金蕊、帝女花等许多别名。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深秋赏菊,早已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缔造了丰富菊花文化。菊花形态优美、变幻无穷,色彩绚丽、温润生辉,菊香清淡、幽雅高洁。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雅士名流对菊花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因此,菊花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与梅、兰、竹合称为“四君子”,有“芳董百草,色艳群英”的美誉。
 
1 菊花栽培史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封菊花苗菊花种苗繁育、盆栽菊花菊花造型艺菊生产及菊展设计布置五色草造型设计、施工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五色草生产的公司。菊花苗批发基地开封菊花种植批发基地
1.1先秦两汉—菊花栽培的起始阶段
       根据经典的记载,我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的记载见之于 《 周官 》 、 《 埠雅 》 。 《 礼记 · 月令篇 》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 诗经 》 和屈原的 《 离骚 》 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 离骚 》 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 神农本草经 》 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 西京杂记 》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 杂黍米酿之,至来年 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我国栽培菊花**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
1.2魏晋隋唐—菊花栽培的发展阶段
 
        晋朝陶渊明 (355 ~ 417 年 ) 爱菊成癖,曾广为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烩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此家菊出现后,其引种栽培得到了推广。
 
        南北朝的陶弘景 (452 ~ 536 年 ) 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 (618——907 年 ) 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1.3宋元明清-菊花栽培的鼎盛时期
 
        从宋代开始,我国的菊花发展进入到鼎盛时期。栽培技术有较大的改进,由露地栽培过渡到了盆栽,出现了嫁接、整形、摘心等栽培技术。对菊花的自然变异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有所认识,出现了许多菊花新品种。宋代的刘蒙写成了我国**部菊花专著《菊谱》,收有菊花品种163个。
 
       范成大菊谱 (1018) 记载有 35 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 致富广集五记 》 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 《 杭州府志 》 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未史铸的《 百菊集谱 》 记载有 131 个菊花品种。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著,有《 菊话 》 。在黄省曾的 《 菊谱 》 中记载了 220 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 《 本草纲目 》 (1580 年 ) 和王象晋的 《 群芳谱 》(1630 年 ) 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 《 群芳谱 》 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 92 个品种,白色 73 个品种,紫色 32 个品种,红色 35 个品种,粉红 22 个品种,异品 17 个品种,共 6 类、 271 个品种;至少有 16 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著更多,有陈昊子 《 花镜》 、刘灏 《 广群芳谱 》 、许兆熊 《 东篱中正 》 、陆延灿 《 艺菊志 》 、闽延楷 《 养菊法 》 、徐京 《 艺菊简易 》 、颜禄 《 艺菊须知 》、计楠 《 菊说 》 、陈谋善 《 艺菊琐言 》 、吴仪一 《 徐园秋花谱 》 等等。 《 花镜 》 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 54 种,白色的 32 种,红色的 41 种,紫色 27 种,共计 154 个品种。计楠的《 菊说 》 载有菊花品种 233 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 100 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我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 1688 年荷兰商人从我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 1689 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 伟大的东方名花 —— 菊花 》 一书。 18 世纪中叶,法国路易 · 比尔塔又将我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 19 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 (Fortune) 曾先后在我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我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
 
1.4 近代时期-菊花栽培的衰退期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以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提高,我国菊花事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人们对菊花的生态习性和育种工作有了较深的研究,菊花珍品层出不穷,目前全国菊花品种已不下三千种,栽培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各类菊花专著不断问世,使这一传统名花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2.1菊花与儒道思想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然而在封建社会,正直高洁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正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中国的文人墨客就对菊花更是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列,又显示出了恬然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久而久之,人们由菊花中感悟到的这种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2.2菊花与传统节日
 
        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节的菊花习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观赏菊花和饮菊花酒是庆祝重阳节的两项主要活动。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菊花盛开在重阳,语喻“久久”。于是,菊花成为了吉祥、长寿的象征,纳入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的民族精神的范畴。重阳节也成了敬老节。所以,重阳赏菊,也就蕴含了敬老爱老的喻义。
 
2.3菊花与诗词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出现,**早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名作《离骚》中即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综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述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刚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饮酒》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 《菊花》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 ·白居易《咏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菊绿时。——宋 ·苏轼《冬景》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明 ·文征明《咏菊》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2.4菊花与传统医学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味甘苦、性微寒、清肝明目、祛毒散火。中医多用以主治目赤、咽喉肿疼、耳鸣、风热感冒、头疼、高血压等病症。若长期食用, 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神农本草经》称:'菊花味苦、平、主风、头晕、肿痛、目欲泪出、皮肤死肌、恶见湿脾、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日华子本草》记载:“菊花治四肢游风,心烦,胞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野菊花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脑骨肿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埤雅》称,野菊花'可人药,久服令人长生、明曰、治头晕、安肠胃、去目翳、除胸中烦热、四股游气、久服轻身延年'。《本草备要》认为,野菊花'性甘苦微寒,有疏风热,清头目之功',可为驱风、清热及眼科药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野菊花其性味苦甘微寒,具有很广的抗菌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等有很强的抑杀作用,同时还具有散风清热、消炎解毒、平肝明目、祛痰止咳、理气止痛、凉血止血、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头昏、心胸烦热、咽喉肿痛、眩晕耳鸣、流行性感冒以及高血压、高血脂、偏头痛、冠心病、乳腺炎、扁桃体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鼻衄、毒蛇咬伤、蜂螫虫咬、疗疮、无名肿毒、扭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2.5菊花与饮食文化
 
        古人认为,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晋傅玄《菊赋》)”,“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神农本草经》)”。故而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 “东篱同坐尝花筵,一片琼霜入口鲜”的诗句,正是写食菊的乐趣。李峤诗曰:“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王维诗云:“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郑所南的“道人四季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笑歌频癫狂。”写出了宋代食菊之盛。“常饮菊花茶,老来眼不花。”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陆游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的诗句。郑板桥的描写古代郦县一带饮菊延年益寿、返老还童的诗:“南阳菊水多蓍旧,此是延年一种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霜鬓变成鸦”。 菊花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宋《全芳备祖》对这方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菊花“所以贵者,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
 
         总之,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贯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早已和中华民族紧密融合在一起,被中华儿女吟咏歌颂,被观赏,被食用,被药用,深受中华儿女所喜爱,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菊花文化。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诠释。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菊花种苗繁育、盆栽菊花菊花造型生产、菊花副产品研发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
上一篇:枸杞子菊花茶

相关新闻推荐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185-6703-7800

电子邮箱: 2680693961@qq.com

公司地址: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水坡镇杨店村

Copyright © 2019-2029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sitemaps 豫ICP备18024589号-1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