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其雅名颇多,原始的菊花为黄色,因而有金华、金英、金蕊、黄花、帝女花别称,因其药用价值高,又得了延年、寿客、生长、制颓龄、佳友别名,因神韵高洁,还有贞芳、节华、秋香、霜杰、晚节花等别名。菊花是北京市、山西太原、江苏南通及张家港、安徽芜湖、河南开封、河北保定、湖南湘潭、广东中山、山东德州和台湾彰化等市的市花。
菊花原产于华夏母亲河黄河流域,在陕西秦岭和河南的伏牛山区,迄今还有大量的野菊。菊花巳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它被誉为国粹,很早就和国人生产、生活、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2500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周礼》有“鸿雁来宾,鞠有黄华”。《礼记*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黄华即黄花)的记载。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佳句。至汉代,菊花巳发展到作为药用植物。《本草经》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的论述。**部有关菊花的专著是诞生于口世纪的由刘蒙泉著的《菊谱》,记录了菊花35个品种,另附闻而未见的4个品种及2个野生种。该书对后人影响很深。此后,相继出现了不少菊谱、菊志、菊名篇等艺菊专著,至今仍有六七部宋代菊谱存世。如今,全世界近20000个品种,中国多达3000个品种以上,分为夏菊、秋菊和寒菊,几乎各色俱全,有黄、白、粉、红、绿、茶、杂等七大色系,遍布于大江南北。东晋时,观赏菊花开始外传。它首先被传到日本,7世纪末经荷兰传到欧洲,19世纪由英国传入美国。纵观中国菊花发展的历程.环视当今世界菊
花的现状,中国菊花悠久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高超的栽培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世界独树一帜,遥遥领先。原产于神州大地的菊花,亦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所喜爱的奇葩,并成为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在故乡中国,它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华和神秘的色彩。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花卉文化历史上一颗闪烁的明珠,被誉为国粹。它是观赏植物百花园中**富于变化的一种花卉,色、姿、韵、香四美皆备,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菊花经寒冬霜雪孕育,春光雨露沐浴,盛夏烈日的锤炼后,在浓重的严霜和凜冽的秋风之中,在百花凋零之日,独自挺立三秋,冲寒大放异彩,把深秋点缀得“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给秋天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它每年必经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枯萎的茎叶逢春又吐绿,依然是匀称的体态,疏密有致的叶片,照样凌空舒展亭亭玉立,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及倔强不屈的个性,给人以极大的激情与积极向上的启迪,“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高者丈余,矮不足尺,花大者如玉盘,花小者如纽扣。它的芳容融入了世间所有的色彩,跃居百花之首,几乎占据了色谱上的所有系列,是那样的鲜艳、明朗和清晰,黄如蜜.黑如墨,白似璧,绿如翡翠,令人赏心悦目。
菊花姊妹一大群,有的细若发丝,有的丰满奔放,有的浑厚壮观,有的雍容端庄,有的幽静清丽,有的飘逸含情,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垂首含羞.有的刚劲沉稳,有的娇小玲珑,有的柔美光洁。这些多姿多彩的花朵,亙相搭配,一妙不可言,共同构成了菊花独有的“韵”,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菊花花香清淡宜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赞美它“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可见其香不同寻常,可谓闻之心动,食之可口。亦具有“菊服之轻身耐老”的效能,令人心旷神怡。梨香菊和苹香菊,是菊中的逸品,它们色白,并不高贵,可却有一股鸭梨、苹果般的甜香。只要你把手掌伸在开放的菊花上,就会给你带来满手幽香,真叫人心醉神迷。
菊花经园艺家整容,各种造型千变万化,各具风姿,奇妙无穷。那独本菊,一株一朵花,花朵硕大,如鹤立鸡群,高高探出头来,显露出“庐山真面目”。大立菊,一株着花3000余朵,花径胜过大锅盖,世界纪录非它莫属。2007年12月丨0曰,《广州日报》报道,小榄花农一株菊花开出547朵花,分属513个不同品种,这裸嫁接大立菊成为第九届中国菊花展览会的明星,并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世界首届国际菊花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对?这裸大立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新的嫁接技术可运用到全世界。悬崖菊,繁花朵朵,花团锦簇,如高居悬崖,别具雅趣。高接菊,利用青蒿高大健壮体魄,让菊花寄居其上,形成高大的菊塔,蔚为奇观。借用山石、木桩和芳草辅料,塑造成的菊花盆景,古雅淸秀,玲珑奇特,别具风韵。尤其是菊艺颇具特色的观菊形式,如扎菊,用满天星制成各种造型,组成菊树、菊塔、菊桥、菊亭、菊门、菊球等,也可扎成狮、虎、象、龙、凤、孔雀开屏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像,其多样艺术造型,是任何花卉都难与媲美的。将它摆在几架台案供欣赏,或用于厅堂、廊亭、馆榭作陈设,或用于菊展供欣赏,为人们生活增添了无穷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近年来,发展起的地被菊,在“菊的家族”中,又增添新生的一员,被称作“开花地被”,更受人们的青睐。
菊花的品种名称均很雅致,具有浓厚的文化韵味,让人无限遐想,如太白遗风、十丈珠帘、何郎敷粉、残雪惊魂、南朝金粉、落霞秋水、液池荷、醉琼芳、卷云红和凤凰衣等。它神韵高洁,天然而成:高雅清丽,飘逸潇洒,独立凌霜,孤傲不惧,不畏威武,不趋炎凉,顽强坚贞,蓬勃向上,与世无争,默默奉献,逸士之操,君子之节,在文人墨客的偏爱下,勃发出独有的灵性和韵味。因此,人们自古就将它与兰、竹、梅合称为“四君子”。
自古以来,人们常以菊花傲霜绽放的劲骨精神,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还以菊花寓意贞节隐逸的高尚品格。人们赞赏它无桃李之妖艳,有松柏之坚心,誉它为“花?中君子”。因此,流传着不少关于菊花的美好传说。在古代河南郦县,有一个山谷叫长寿谷,山谷中开满了菊花,菊萼落水,把溪水也染香了。山谷中住了三四十户人家,因喝了溪中的菊花水,寿命都很长,长者达120岁,**短的也有70岁,长寿谷因此而得名。在华夏这块古博的大地上,曾有不少食菊花而长寿的记载。三国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赠给钟繇一束菊花,并写道:“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责,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可见古时的人们,早巳认识到菊花的保健益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消炎、防冠心病和心绞痛的作用。而且,用它所制作的精美佳肴与芳茗,是长盛不衰的保健饮品。近年,许多花卉专家研究发现,菊花堪称抗污染的“勇士”,对二氧化硫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较强,对烟尘、氧化氢和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吸收抵抗能力也较强,是理想的环境保护花卉。
每年重阳节,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带茱萸囊的风俗。晋代诗人陶渊明,因不满当时官僚地主的黑暗统治,而辞官退居田园,过着耕田、读书、饮酒、采菊等恬淡的隐居生活,怡然自乐,并写下了“芳菊开林耀,清松冠岩列,怀此贞多姿,卓为霜下杰”,对菊的品格作了高度评价。他每逢重阳,必在菊花旁饮酒,有时大醉而归。他对菊花的情有独钟为世人所熟知,写过许多赞颂菊花的诗,特别是《饮酒诗》:“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流传至今,他也被人们称为“菊仙”,在后世的咏菊诗中,陶渊明也成为菊花的代名词。传说中成了9月
菊花的护花神。后人因此将菊花称为“花中隐士”,作为高雅隐逸的象征。
赏菊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历代文人雅士大都爱菊、咏菊。古往今来关于菊花的名篇佳句,可谓数不胜数。如屈原的《离骚》中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朝诗人袁崧对菊花性格刚烈,不惧霜凌寒威这样评价:“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飚。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重阳赋菊》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抒发他晚年欢乐情怀。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两首菊花诗,更是叱咤风云,立意深远。《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宋代郑思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抒发诗人无限的故国深情。宋朱淑真赞美它不随波逐流,不被恶势力吓倒,坚持真理,正直不阿的高尚品德,在《菊花》中写道:“宁肯抱香枝头老,不随落叶舞秋风。”爱国诗人陆游这样描写:"菊花如端人,独立凌冰霜。纷纷零落中,见此数枝黄。多情守幽贞,大节凜介刚。”毛泽东主席十分喜欢菊花,除1犯9年写下的《采桑子*重阳》一词中的“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词句外,还将其中南海丰泽园的书房命名为“菊香书屋”。陈毅元帅的《秋菊》诗赞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表达了他对菊花那种面对邪恶势力,威武不屈精神的敬仰之情,也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为世人所传诵。
我国人民一直爱菊、赏菊和养菊,尤其在北京更是蔚然成风,早在明、清时期,北京巳是菊花栽培中心,华夏大地纷纷将名品奉献给京城,有名的艺菊者如刘契园、谢鸿宾均在自家庭院莳养数百种。每到深秋,菊花盛开,亲朋好友及远近爱好菊花的群众前来观赏,络绎不绝。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也曾去观赏。现在,一个崭新与时俱进的菊花栽培中心已在北京成立,举办的历届菊展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菊花迷。这不仅因为菊花品种繁多,姿态万千,更因它不畏严寒,临霜不凋仍生机勃勃的风骨和不与繁花争艳,不因环境好坏而改变自己本性的品格。因而在!987年3月2日,它与月季一道,同时被推举为北京市市花。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
菊花种苗繁育、
盆栽菊花、
菊花造型生产、菊花副产品研发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