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花期控制的因素
菊花生长发育阶段喜欢短日照喜凉爽的气候条件,在春夏季日照时间长、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营养生长,此时植株生长十分迅速,当其营养生长过程完成跃入生殖发育阶段时,而此时的自然光照光照时间依然大于临界日长,温度也处于夏季气温尚高的阶段,不符合花芽分化孕蕾条件,其便自动停头,顶端萎缩或生出柳芽,形成一个“生而不育”的周期。这是菊花内在习性与外界环境的矛盾,而这一矛盾规律恰是菊花催延花期的依据。
一、品种选择
秋菊品种繁多,进行催延花期时宜选择单色、花色艳丽、花型大而优美者,并根据催延花期的目的要求不同进行选择。凡要提前开花的宜选用生
育期短,花芽分化所需短日照诱导日数少的早、中花品种。我们选用了‘金牡丹’、‘粉荷花’、‘金创云’、‘兼六香’等中花期品种。在高温季节进行短日照处理菊株,由于花芽分化,孕蕾开花等都处于高温季节,对菊花发育有不良影响,致使有些品种花色变淡,花径变小,花型变劣等,致使菊花失去其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因此选用品种时要精心选择,还要选取一些在高温条件下不易形成“柳叶头”的品种。如‘兼六香’、‘金创云’等。
如欲进行延迟开花则宜选择生育周期长,花芽分化所需短日照诱导时数较多的中晚花品种和能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补光栽培的、耐寒性强、能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的菊花品种。
盆栽秋菊宜选择株型较矮的品种,如‘国华宣舟’,‘一捧雪’,‘国华舟游’,‘大红托桂’,‘故乡月’,‘玉狮吼风’等低中型的菊花品种,观赏效果较好。
菊花苗批发基地
二、扦插时期
一般作为独本菊栽培的菊株,如果生育时期外界环境条件适合菊花生长时,从定植到开花需4个多月的时间,生长前期在长日照及适宜的温度(18-25℃)条件下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约两个月可完成营养生长。在转为短日照及适宜花芽分化的温度(16-20℃)条件时,生长后期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完成花芽分化到孕蕾开花约需2个多月。按照一般苗期20天计算,可推算出扦插时间,但因外界条件及设备所限制,不能满足菊花所需的生育条件及多本菊还需摘心等措施,应灵活的根据情况所掌握,适宜提早扦插。我们进行秋菊春开实验的扦插是从11月25日开始至12月14日结束。在冬、春低温季节扦插育苗、定植、栽培均需采用园艺设施,如日光温室、拱棚及电热线等加温设施,定植缓苗后开始加光,以利于营养生长,到4月中下旬秋菊陆续开花。
三、温度条件
温度是秋菊一切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秋菊的正常生理活动。秋菊在5-32℃范围内都可以生长良好,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则其生长速度相应加快。日间气温高于32℃是造成菊花柳叶头的重要原因,夏季酷暑35℃以上的高温对秋菊生长不利,当夜温高于28℃时,秋菊的花芽分化就会受到阻碍。夏季进行短日照处理就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夜晚气温越高消耗的营养物质越多,因此人为的降低夜间温度,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其生长发育。特别在花芽分化期和孕蕾期尤为重要。温度对花色也有影响,对秋菊进行短日照处理,使其提前在高温季节开花易造成花色变淡、花型变劣、花期缩短等缺点。
经过长日照处理,延迟到冬季寒冷季节开花的菊株,如夜温降低到15℃以下时,菊株生理代谢活动缓慢,花芽分化的速度也相应减慢,当夜温降至10℃以下时,花芽分化停滞,因此对菊花开花反映有强烈影响的是夜温,日温和平均温度的作用并不明显。花芽从开始分化到现蕾一般以15-20℃为宜,27℃抑制开花。开封地区冬季11月至翌年4月各月平均气温为7.7℃、1.5℃、-0.2℃、2.1℃、7.8℃、15.5℃,因此设施内应在菊花定植后就开始加温,夜间保持室内温度在10-15℃,白天室内温度在15-20℃,进入2月后,仅在夜间和阴冷雨雪天气加温,其他时间依靠自然温度即可满足菊花生长发育的需要。3月以后中午气温可高达31℃,温室逐步加大放风与放风口降温,可防止灼伤植株,同时应使室内气温稳定在20-25℃,4月则完全停止加温。
四、营养条件
当菊苗处于幼苗阶段尤其是生长初期的7周内,需提高幼苗氮的吸收量,若养分积累不够即使在短日照条件下也是不会开花的。如早期缺氮即使后期补充也难以恢复,花的品质也取决于早期施肥。扦插夏末萌发的菊花脚芽在秋后虽处于短日照条件下,但也不能开花,因此进行短日照处理时,菊株一定要长到足够的大小,否则将一事无成。
菊花长日照处理要注意光照强度,如果低光照强度和高营养水平,会引起植株徒长,而且菊花对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吸收也明显地受到光的影响,光照强度低,则光合作用低会影响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光照的强弱对菊花吸收氮元素的形态也有强烈的影响,光强时施硝态氮,光强不足时适当增施钾肥能促进光合作用。
五、生长调节剂
应用生长调节剂主要是抑制株高和促进生根,也可以用于推迟花期。
(一)应用2-萘乙酸和吲哚乙酸各500-1000mg/L混合后快速蘸根,促使快速生根。菊花脚芽7天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7%,未蘸者10-15天生根,生根率仅66%。
(二)在催延菊花花期中,为了提高菊花观赏价值,使菊花生长健壮,应使用比久、多效挫等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株高。菊花上盆开始生长在株高10cm时开始使用,每隔7-10天喷一次,直到现蕾。这种方法对多数品种都有效。
(三)在短日照诱导期中,吲哚乙酸,萘乙酸与赤霉素各50mg/L混合比单独用萘乙酸的效果要好。
(四)乙烯也能抑制花芽分化和发育。在短日照诱导期中用3-4mg/L乙烯处理(可用乙烯利代替乙烯),需用乙烯利200mg/L的浓度。乙烯利150mg/L和赤霉素50mg/L混用,每周使用一次效果良好。
(五)在长日照处理菊花时,由于植株距离灯光近,往往可使其早期现蕾,用萘乙酸50mg/L,每隔4天喷一次,可完全抑制现蕾。
(六)菊花喷赤霉素可使花期有所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