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园林中真假美丑的取向,审美标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特别对于一些文化性强,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古园林,对文化景观的保护应提到对社会负责的高度来对待,立体花坛对于游人,对于青少年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古园林命题都具有历史文化背景及典籍出处,留传至今仍耐人寻味。
菊花造型等园林美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园景的由来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记录着时代兴衰与造园者的好恶与荣辱、匠心的良苦。如:古代遗留下来许多命题造园,著名的皇家园“良岳”由当时道士刘文康为皇帝求子而建,由于巧合,皇帝如愿以偿。《良岳记》云:“徽宗登极之初,皇嗣未立,有方士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土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
上遂命土培其冈阜稍加于旧矣,而果多男之应。”而文人宅第园如“半园”、“祸园”,题意更是显而易见。苏州“半园”的设计,园中建筑景物皆以“半”字为特色,以水面为中心半条船,半座桥,藏书楼为二层半。采取错视设计,外景楼为二层半,实则为三层。
突出了半园特色。祸园颇有创意,祸与偶取其偕音,指夫妇隐居归田之意。假山之上构筑花台书斋,名日:“织帘老屋”,四周有群山环抱,象征夫妻双在山林深处一起读书明志,双双织帘之意境。祸园命题构景之佳,既浪漫抒情又曲折幽深。
园中处处流露出双双归隐之情趣。祸园在艺术构思上别出心裁地反映出园主的思想。在我国古都之中都遍及着不同特色的“文化园林”,这些人文资源有着深层的中华文化积淀,为精神文明建设、旅游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财富,尚待开发利用。
不同的时代决定不同的造园命题,影响着造园风格文化特征,因此要造人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