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菊花养生文化和饮食文化久成风尚
菊花药食兼用,具有良好的养生作用。利用菊花制成的食品和饮品枚不胜举,自古以来就丰富调节人们的饮食生活,增添无限情趣和美感。
譬如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粥、菊花肴、菊花糕、菊花晶、菊花菜、菊花精油、菊花枕、
菊花美容贴等,形成系列化开发产品,使菊花更具骄人之魅力。饮用和食用菊花产品,赋予人类高雅的精神情操,菊英之精魂演绎得巧妙入微、活灵活现。菊花的养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高雅脱俗的审美志趣和审美理想。
早在春秋时期的郦国(在今内乡县境内),当时的菊花山下有一长寿村,“饮菊水者寿”,成为菊花养生的有力佐证。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中的“夕餐秋菊之落英”,道明了饮食菊花已成风尚,由此可见我国菊花养生历史之悠久。
5菊花人文精神历久不衰
四千多年前尧帝时期,其子朱丹分封于鄀国(即今宛西菊花山一带),朱丹奉菊若神,亲身栽培原始菊花,由此开启了菊花之人文文化。
内乡石堂山道观为宋末元初丘处机真人隐居地,该道观现存多处砖雕菊花图案;云彩山道观把菊花刻在天盘上作为镇观之宝;宛西菊花山上的碑刻亦多菊花图案;淅川荆紫关隋唐建筑上菊花砖雕更是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由此可见,菊乡有关菊文化之遗迹比比皆是。
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公元 736 年),菊潭县自内乡郦城迁至菊花山下,时任知县王俊于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祭菊赏菊,品评菊花茶,吸引众多山民赏游菊花山,与民同乐,在我国历史上首开菊花节日,成为人文菊花发展中的里程碑。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亦曾多次游历宛西菊花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菊花诗篇,一直吟咏传唱至今,从而可见当时菊花已誉满华夏、光耀神州。
晋时陶渊明诗句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可谓人菊共性,折射出人文菊花的浪漫情怀。
菊品即人品,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赋予其君子美德,使其品格高雅、超凡脱尘,且有铮铮傲骨,不媚俗偷生,不趋炎附势,成为人文精神之典范,历久弥香,传承不衰。
6变异求进,自然选择,科学而唯美
菊花变异具有多样性,性状分离和性状镶嵌交叉分布,种质资源趋于多变和统一,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菊花世界。自然变异过程中基因资源的整合与发展,使得菊花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优势求进,自然选择。
宛西菊花山的郦邑黄、郦邑白和郦邑紫,几经进化和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基因科学的异军突起,加速了菊花育种进程,目前已选育近三百个优良品种,极大地丰富了菊花家族的种群和变异,科学之中闪耀着唯美的光彩。
宛西菊文化丰富多彩,不但是菊乡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菊乡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今一脉相承,馨香万载流芳。看今朝,更将与时俱进,锦绣荣华皆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