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菊研究四十年及今后展望(三)
摘要 本文通过对地被菊四十余年研究的整理,对其研究的各个方面做一次初步的总结。力求从其成果中总结研究思路和成功经验,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内容主要包括:地被菊的育种简史,地被菊的区域化试验和抗逆性研究,地被菊的繁殖栽培及应用状况。**后简述近年来的研究近况和成果,展望其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地被菊;育种;区域试验;抗逆性;繁殖栽培;应用
3地被菊近期研究现状
地被菊经过了四十多年的辛勤探索和不断的研究,育种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方法也趋于成熟,主要是通过所谓的“野化育种”远缘杂交和实生选种的方式进行新品种的选育。但并非它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它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广阔,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育种研究:在保持原有品种低矮、抗逆性强、开花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选育植株低矮、开花较早的品种,地被菊很多品种的花期大部分集中在秋季,而在北方的很多地区,早霜来的较早,往往使刚刚进入花期的花朵受到霜害,极大地影响了它的观赏性。例如黑龙江的黑河,尽管纬度较高,气温很低,但是地被菊仍然可以很好地露地过冬,唯独遇到早霜,使其观赏期大打折扣,再如乌鲁木齐也存在同样的题。除此之外,早霜对一些茶菊生产者而言更是致命的打击,使茶农的经济效益受到很大的损失。故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早花型的茶用地被菊品种是近期研究的主要课题。
另外,提早花期还可以极大地改观北京地区夏季少花的现状,对美化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两点,目前的育种目标明确为:低矮、早花的地被菊品种选育。200-00
三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选育出又一批早花型地被菊新品种。例如:早黄金”、七月银黄”、七月桃花、早芙蓉等,它们不仅继承了地被菊原有的优点,而且花期大大提前,可在6月底-7月初开放。
(2)抗早性研究:地被菊抗旱节水的确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系统深入地量化研究,为了进一步给区域试验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故对地被菊主要推广应用品种的抗早性状况及其品种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初步的测定栽培**的需水量,为了下一步向环境更加恶劣的沙漠、半沙漠等极度缺水的地区推广奠定一定的实验
基础。就目前的研究结果可知,地被菊的抗旱能力非常强。在地栽情况下,定植浇足透水成活后,基本上不需再浇水,即可完成整个生长季的生长,并能够正常开花结实,观赏性也没有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