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溯源-**节
**节早期野生菊
菊花原产于中国,**早见于先秦时期的《周礼.秋官》中记载:“蛔氏掌去蛙黾焚牡鞠,以灰洒之则死”。即古人用不开花的菊烧灰治虫。春秋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季秋纪》和《礼记.月令篇》中均有“鞠有黄华”的记载,记录了开黄色花的野菊。
《埤雅》解释:“菊,本作鞠,鞠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一名节华,亦取其应节候也。”《汲家周书.时训解》中载:“菊有黄华,菊无黄华,土不稼穑。”《大戴礼记.复小正》中载:“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可见,古人曾利用野菊的花期作为节令的指示,并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于野菊花期的关注。
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楚辞》和《离骚》中咏菊,留下诗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由此可见,在秦代以前,野菊就用以食用,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赏价值。尽管如此,从《山海经.中山经》中“女儿之山,其草多菊”的记载,以及《集解别录》中“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的记载可知,菊花是长期作为一种野生植物而存在的。
开封市景茂菊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封
菊花苗、
菊花种苗繁育、
盆栽菊花、
菊花造型、
金丝皇菊生产及菊展设计布置等于一体的专业从事菊花生产的公司。
菊花苗批发基地
秦汉之际,有关“菊”的记载多数在饮食、药用方面,古籍中记载秦朝都城咸阳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菊花交易市场。汉代《神农本草经》则论述了菊花的药用功能“菊服之轻身耐老”。《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汉高祖九月九日于后宫设菊花酒,以祝长寿。”当时,称这种酒为“长寿酒”,人们多有饮用并流为民俗。《港怀录终南山五老洞碑记》称:“永寿,汉之好畴也,出墨菊,其色如墨。”
曹魏时期的钟会,在其《菊花赋》中写有“芳菊始荣,纷葩群烨,或黄或赤”。这说明此时已有红色的野菊出现。在菊花作为观赏植物被人工引种栽培以前,野菊的不同花色已为古人所关注。这些比较原始的野菊种类,为后代人工栽培的引种、选种提供了必要的种质资源。
早期野生菊的地理分布古时就有记载,只是未能分清野菊的种类。《山海经》中记载“女儿之山,其山多菊”。女儿山在现在的四川境内。《集解别录》中记载“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雍州在陕西境内。东汉时的《荆州记》有称“汉代南阳郦县北八里有菊水……”;南北朝王韶之的《神镜记》中有“荥阳郡西灵源山岩有紫菊”的记载。与南阳、郦县、荥阳等地都在现今的河南境内。而陶渊明隐世避俗的地方,现在认为在江西地区。从原始菊花的主要杂交亲本现在的地理分布来看,毛华菊主要分布于当今的河有、安徽、湖北;野菊的分布区,除新疆以外,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其野生资源;紫花野菊分布于浙江、安徽、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甘菊则广布于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这几个物种分布的交叉重叠区很明显,其交汇区域都集中在黄河、长江两流域之间的中下游地区。这些交汇区不仅为不同物种间的天然杂交提供了条件,也为人工选择育种、栽培奠定了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在这些交汇区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艺菊中心地区。
人们自古以来就同菊花有着深厚的感情,赋予菊花许多典雅的别名。**早出现的野生原始菊花为黄色,被看作是中华江河大地金色民族的象征,因而有金华、金英、金蕊、金钿、帝女花等佳名。菊花有苗可以采,花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故又付之以延年、寿客、长生、佳友、制颓龄等别名。菊花不畏霜欺寒侵,秉性高雅,更有贞芳、节华、秋香、霜杰、晚节花等美称。这些名称大部分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