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溯源》-第二节
初期栽培菊
在长期对野生菊的观赏和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感觉到菊花更适宜于庭院种植和集中栽培,这样既利于观赏又宜于采摘应用。因而从晋代开始,菊花已于庭院种植。
根据记载,**早的栽培菊源自东晋陶渊明。他爱菊成癖,其名学、官职、家宅都的了菊花的代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佳句,咏出了菊花的田园栽培、采食、自然观赏在当时的情景。据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考证,认为陶渊明能秋祖的菊花品种具有两层花瓣,色白,龙心为黄色。清代陈淏子《花镜》中有言:九华菊,此渊明所鉴者。越人呼为大笑菊。其花大,心黄,白瓣,有宽及二寸半者,其清香异常。”这说明,在距今约1600年前就己经出现了花型较大、花味清香的白色栽培菊花品种。
进入唐代,种菊者日益普遍,田园、庭院已到处可见。咏菊诗大量出现,唐太宗有诗句“满园花菊郁黄金,中有孤丛色似霜”,孟浩然有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刘禹锡的“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李商隐有诗句“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的诗文佳句,咏出了菊花早在唐代色彩已日渐丰富,观赏价值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