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的菊花栽培历史与菊文化(四)
摘要 本文根据史籍,概括介绍了扬州菊花的栽培历史以及历史上清代以近的艺菊专家及菊花专著,列举了扬州菊花的发展所引带的一系列菊文化,说明了扬州菊文化的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并简略介绍了扬州一些菊花名品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扬州;菊花;栽培历史;菊文化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有黄花、鞠、芦花、金蕊、金英、
九华、秋菊等许多别名。早在春秋时代的《尔雅》、《礼记》中就有关于菊花的文字记载,《礼记月令篇》中的“季秋之月,鞠有黄华”之句(注:黄华即黄花),说明**初的菊花只有黄色。菊花是从晋代开始被作为观赏植物加以栽培的,陶渊明除了吟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外,还有“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等佳句,这表明了菊花其时已在田园栽植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中有:“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李商隐的《咏菊诗》中有:“暗暗淡淡紫,融融冶黄。”可见唐代时期菊花已被栽种在庭院,且有了白色和紫色的品种。此后,菊花栽培越加普遍,并且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品种数量也大为增多,如今我国常见的优良品种就有二、三千个。扬州地区的菊花品种也比以往增添不少,目前仅扬州瘦西湖公园内就有菊花品种七百多种,且栽培技艺大为提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赏型艺菊如:塔菊、悬崖菊、大立菊、盆景菊等等。
四 扬州部分传统菊花和名品菊花
1、柳线:淡黄色,扭曲管瓣,其色似嫩柳,山丝似线,淡之玉层层开放,色持久,花期甚长,故时有“柳线神花”,被占人评为清前十大名品之。
2、麒麟阁:叶毛尖钝,无光,匙瓣双色花,外黄内鲜红,有绒光,外黄呈老黄色,为清后十大名品之一。
3、麒麟甲:双色,莲座形,满心,为清后十人名品之一。
4、金套环:黄色卷瓣,内卷成一个个圆圈,花期较长,逾开逾盛,至谢花型色彩不变,为清后十大名品之一。
5、猩猩冠:细管瓣,垂珠型,初开族顶,有青蟹,似猩猩头顶的毛发。
6、“绿衣红裳:三色花,平瓣,莲座型,瓣面红白相间,背乳白色,较难养。
7、“鹤舞云霄:高干种,细管瓣,扭曲形,初开内绿,略带血清,微红,心瓣屈曲如鹤颈,边瓣散乱下垂,如鹤在云霞中飞舞。
8、“绿牡丹:平瓣,绿色,花苞米放时,纯绿色,开放后渐淡绿,状如荷花,故外地人皆称“绿荷”。
9、“醉宝:双色,宽瓣,外黄内鲜红,有绒光。
10、虎啸’:花盛开时,形成虎须,神若狂吼。
11、黄金印:黄色,长瓣大勾管,满心,花人色浓。
12、黄石公:黄色,钩管花瓣,散卷型。
13、“御黄袍:黄色,珠型花,就似皇帝的龙袍。
14、珠帘飞瀑':矮种,细管瓣,垂珠型,为粉红色佳种。
15、“柳色飞:高干种,管瓣垂珠形,初开放淡绿,盛开放内卷形成绿珠,沪称“玉孔雀”。
16、墨荷:深紫近黑,瓣形宽平如绒,花型如荷花,花瓣有光泽,经久不变,花叶面较光平,叶脉清晰。
17、十丈珠帘:白色,高干种,细管瓣,垂丝达一尺余长,垂丝飘拂,沾白如珠帘,古称十丈珠帘。又因其当时身价命名为“三百元”,可见名噪一时。
18、“鼠须”:紫色,细挺,松针形。
19、“枫叶芦花:为双色名种,扭曲平瓣,反卷型,瓣上酒白点,就如芦花飘扬。
20、金螃蟹”:矮种,橙黄色,管瓣内卷,舞环型,花将谢时,转雪青,更似螃蟹。
21、“绿云:管瓣,垂珠型,为绿色,维扬老种。
22、西施浣纱:白色,细管瓣,管瓣形状多变,正如旧诗“浣纱随流水,飘舞越江头”所形容的好似女子在江边纱一样。
23、“鸯:黄瓣中夹紫,平瓣,色彩奇美。
24、二乔:花瓣平瓣,一半黄色,一半为紫色,两色截然不同,花甚奇异。
25、月华:白色、管瓣露芯、边瓣较少,花心如月,边瓣放射如晕。